傳薪播火振茶風
——大益茶道院五年歷程
茶道源于唐朝,曾被譽為盛世清尚,一千多年來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然而自晚清以降,中華茶勢頹黯,茶風凋零,茶人沉淪,茶道衰微。直到改革開放后,茶文化才重新興起。進入新世紀以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對生活品質的需求日益提升,振興中國茶道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條件更趨成熟。
2010年元旦,在緊鄰清華、北大和圓明園的北京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大益集團董事長吳遠之先生開壇授道,分享了他多年以來對中國茶道的感悟和思考,并首次提出了以茶圣陸羽為宗師,以“惜茶愛人”為宗旨,以“潔靜正雅”為審美綱領,以“守真益和”為修心法則的大益茶道體系。2010年5月,大益茶道院(ACCTM,Academy Of Certified Chinese Tea Master)在昆明正式成立。從此,大益茶人在肩負茶葉民族品牌使命的同時,更多了一份文化擔當。
知行合一 開辟茶道職業化
日本茶道之所以能盛行數百年,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出現了畢生以研修、弘揚和傳播茶道為己任的職業茶者,而在中國則一直未能形成這種職業群體。相反,同樣歷史悠久而曾經沉寂的中國圍棋,在引入職業化改革之后成效顯著,職業棋手的實力、水平、收入和社會地位得到大大提升,圍棋也重新成為受人尊重的“國術”。其他如籃球、足球、舞蹈、音樂等領域也因職業化程度較高而獲得蓬勃發展。
職業茶者的黃埔軍校
大益茶道院院長吳遠之先生認為,中國茶道要復興,首先需要有一大批職業茶者引領行業發展。為此,吳遠之院長創造性地提出了“茶道師”這個全新的職業概念?!安璧缼煛迸c茶藝師的區別在于:茶藝師側重于“藝”,即茶葉的沖泡技藝,其從業人員偏年輕;而茶道師側重于“道”,即通過習茶事茶獲得人文藝術素養和修為境界的全面提升,可以成為一門終身從事的職業。
作為中國首家職業茶道師研修機構,大益茶道院致力于推動中國茶道的職業化進程。其核心使命是以推行職業茶道師資格認證為手段,建立茶道師階位秩序,為茶人提供終身研習茶道的平臺。職業茶道師,按照其專業、修為和貢獻共分為七個等級,包括初階、二階、三階、四階、五階(高師)、六階(上師)、七階(大師),分別以考試、論比、票選等方式逐級升階,直至大師境界。
成立5年來,大益茶道院持續開展職業茶道教育,培養了大批職業茶道師。至2015年底,大益茶道院已在勐海、昆明、北京、廣州、深圳、東莞、長沙、杭州、成都、重慶、貴陽、南寧、??诘热珖鴶凳畟€城市開辦職業茶道研修班和相關培訓班上百期,培訓學員12000余名。其中6620名學員通過理論和實操考試,獲得初階茶道師階位。2012年6月1日,大益茶道首次走出國門,在韓國釜山開班并引起強烈反響。韓國成均館大學、釜山女子大學等名校紛紛邀請大益茶道院前往講學。2014年4月13日,大益茶道走進寶島臺灣,40多位臺灣政府高層人士、實業界翹楚、藝術界名流慕名而來。2014年8月22日,大益茶道馬來西亞班在吉隆坡開班,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泰國、新加坡的東南亞茶友齊聚大馬,共修茶道。
2014年5月12日,大益職業茶道(初階)33期班在昆明開班

2014年8月24日,大益職業茶道馬來西亞班在吉隆坡開班
為了培育職業茶道師的后備力量,大益茶道院還與大益愛心基金會聯合走進高校傳播茶道。由大益茶道院編撰出版的《大學茶道教程》目前已在全國83所高校使用,作為茶道實訓基地的“大益愛心茶室”已在43所高校落地,還有41所高校在大益支持下組建了茶道藝術團。為培養師資力量,大益茶道院連續四年與大益愛心基金會舉辦“大學茶道暑期師資研修班”,累計為全國200余所高校培訓茶道教師301人。這些老師回到學校開設的茶道選修課和茶道講座深受大學生歡迎。
2015年元月15日,大益茶道院在昆明市第一中學開設的“青少年茶道藝術”課程歷時一學期圓滿結課,標志著茶道院在青少年茶道教育方面邁出了第一步。

2014年7月22日,來自全國六十多所高校的104位教師共聚勐海,參加第三屆大學茶道暑期研修班

大益茶道院與大益愛心基金會聯合舉辦5期茶道及公益文化全國高校巡回演講——“益講座”,受到大學生歡迎
知:修業為根柢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職業茶道師?首先要通過系統課程學習打下扎實的專業功底。
茶道是從回甘體驗(滋味)、茶事審美(品味)升華至生命體悟(真味)的過程,作為一名職業茶道師必須能精辨茶中滋味,深諳茶中品味,參悟茶中真味,三味一體,方可修成大道。與此對應,職業茶道師的培養側重于基礎知識、審美能力和智慧領悟三個方面,茶道課程也相應分為生根課程、茶道美學和經學講研三大類。
生根課程主要涉及茶葉品鑒、茶葉沖泡技巧、茶道入門、陸羽《茶經》、基礎茶式等專業性內容,旨在培養學員對于茶葉、茶湯的感性認識,磨練泡茶技藝;茶道美學方面則有茶詩鑒賞、紫砂藝術、茶席設計等必修課和琴棋書畫方面的選修課,每位學員至少需要掌握一項藝能;中高階茶道師還須參修經學講研,如靜品《道德經》、“茶禪證道”等,從學習圣賢名家的經典入手,進一步提升個人修為。部分課程實操性強,如品辨數十款茶葉,親手制作紫砂壺,獨立完成茶席和插花作業等,所以考試分理論和實操兩個部分,學員須修滿相應的學分才能獲得晉階資格。
經過五年教學實踐,大益茶道院已自主開發課程20余門,編撰出版了《中國茶道》、《普洱茶品鑒》、《大益八式——中國茶道研修方法》、《紫砂藝術》、《靜品茶詩》等系列茶道教材十余部。2015年9月,由大益茶道院院長吳遠之先生撰寫的《茶道九章》由中國書店正式出版,該書分為緣起、開宗明義、茶道宗師、茶韻四要、茶道研修、儀禮規約、茶者修為、茶道教育、茶道推廣九章,系統闡述了作者對于中國茶道文化的獨到理解,也是國內首部論述職業茶道體系的專著,是職業茶道師學習茶道的核心教材之一。
職業茶道初階課程《普洱茶品鑒》,學員要品鑒30款以上的普洱茶

職業茶道二階課程《紫砂鑒賞》,學員在老師指導下制作紫砂壺
職業茶道三階課程《茶席設計與茶會實務》在廣州大益茶道藝術中心開班
行:踐履得真知
職業茶道是知與行、證與修的有機結合,所以茶道師僅僅修完課業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投身茶道實踐之中。
首先要參加職業茶道師大賽。職業茶道師大賽是一年一度的專業賽事,主要分“論茶”和“茶席設計”兩個比賽項目。論茶比賽規則是通過盲品數十款茶葉,從干茶、湯色、香氣、滋味、葉底判斷其茶名和年份,以比拼選手的品鑒功夫;茶席設計比賽是通過現場抽取主題、現場設計茶席,重點考察選手的人文藝術素養。
經過連續四屆論茶比賽的摸索,大益茶道院于2015年正式推出“首屆職業茶道師大賽”,吸引了海內外3000多名職業茶道師參加。9月15日,33名分賽區論茶冠軍齊聚勐海,參加了為期15天的茶道特訓營。選手們通過強化訓練和考試,順利進階為二階職業茶道師,其中的16強選手在論茶晉級賽中成功突圍。10月17日,“首屆職業茶道師大賽總決賽”在三亞舉辦,16名“高手中的高手”進行巔峰對決。選手們不僅品茶功夫高超,而且能在限定時間內創作出精美絕倫的茶席作品,體現了一名職業選手超強的綜合能力。最終,來自廣東的茶道師高金龍以論茶和茶席設計總分第一的成績摘取桂冠,奪得50萬元現金大獎!同時總決賽前八強也榮耀晉升為首批三階職業茶道師。

2015年9月26日,首批二階職業茶道師在勐海誕生

2015年10月17日,“首屆職業茶道師大賽總決賽”在三亞舉辦

首屆茶道師大賽茶席設計比賽

來自廣東的茶道師高金龍奪得冠軍及50萬元現金大獎,八名三階茶道師誕生
其次要經常參加和組織茶會。作為以茶會友的傳統雅集活動,茶會是茶道師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能集中體現一名茶道師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綜合修養。初階、二階茶道師,要參與茶會活動的籌備,擔任席主、司水等相關工作人員。三階以上茶道師,必須能策劃和組織各種類型的茶會,包括確定茶會主題、時間、地點,安排茶會流程、茶品、茶食,茶席、茶箋設計,會場布置,邀請嘉賓等,并能勝任茶會主持人的工作。
最后還要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大益茶道的宗旨是“惜茶愛人”,“心善意純”被列入大益茶道“弟子規”。在大益茶道師之間有一個默契,就是每人一年至少要做20個小時的公益,積小流成江海,積小善成大德。通過大益愛心基金會設立的“愛心銀行”,每位茶道師可以隨時查到自己的累計公益時間和捐助款項。五年來通過教育助學、關愛農民工子弟、慰問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社區健康講座、愛心奉茶等自發的愛心活動,大益茶道師已累計為社會奉獻了10萬個小時的公益時間。
固本培元 建設現代“茶道學”學科
一種新興職業的崛起,需要有強大的學術理論基礎作支撐。眾所周知,長期以來,茶學界存在重自然科學、輕人文科學的現象。目前全國有十多所高等院校設有茶學本科專業,在茶自然科學方面能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但茶的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則比較薄弱,開設茶文化專業的院校不是很多,茶道專業則近乎空白。
大益茶道院院長吳遠之先生認為,中國茶道要復興,職業茶道要發展,必須打破目前在茶道學科建設方面的“零狀態”。他提出,茶道應該成為一門專業、精深、厚實的學問,即“茶道學”。茶道學,不同于茶文化專業,它是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有思想內容的發掘、審美意境的追求與人文精神的傳達。它有理論體系,也有實踐方法;有思想深度,也有藝術表現,集歷史、文學、宗教、哲學、美學、民俗、養生、音樂、繪畫、園林、插花、香道、陶瓷藝術和茶藝實踐為一體,是一門交叉性、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茶道職業化的一個重要標志便是茶道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正式建立。
五大研究基石
學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構成學術體系的各個分支和一定研究領域內的專門知識等。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茶道學匯聚了多學科的理論精華,包括茶道藝術學、茶道心理學、茶道哲學、茶道文學和茶道歷史學五大研究基石。
茶道藝術學(茶道美學),主要從美學和文化學的角度探討茶道藝術原理,發掘茶道藝術的人文精神,同時探討茶道的審美主體、審美客體、審美體驗以及審美評價等內在規律。茶道心理學,作為現代心理學研究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人類品茗活動的行為及精神過程,探求茶道心理的內在機制。茶道哲學,主要探討茶道中的世界觀與價值體系,茶道與儒釋道的關系,茶道與西方哲學的關系,茶道與宗教信仰的關系,茶道對現代人的哲學啟示等。茶道文學,主要研究茶道與文學的關系以及相互之間的影響。茶道歷史學,主要研究茶道創立、發展、演變、傳播的歷史以及對相關史料進行整理。
一流學術團隊
要完成一門新興學科的建設,還需要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專業人員和設施。為此大益茶道院在北京成立了獨立的茶道研究部,先后引進9位中外博士及碩士,涵蓋茶學、心理學、歷史學、古典文學理論、美學等學科尖端綜合性人才,專職開展茶道相關學術課題研究。
大益茶道院研究部組建后,廣泛整合國內頂尖學術研究力量攻堅克難。除聯合“大益學者”和大益博士后工作站開展工作以外,研究部還與三所頂級名牌大學達成合作意向:與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聯合成立“茶道心理學研究所”,系統開展茶道心理學學科建設、茶消費者心理研究、茶廣告心理研究等系列基礎與應用型科研;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聯合成立“茶道與藝術研究所”,開展茶道藝術精神的理論探索與茶道藝術的創作實踐,創辦《茶道與藝術》雜志;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聯合成立“茶道與哲學研究所”,著手開展茶道哲學的系列研究,探尋茶道與中西哲學之間的內在關系等。
為便于學術研究的開展,大益茶道院研究部還進行了大量文獻搜集和整理工作,目前已購進國內茶文化出版物4000余冊,以及日本《茶道學大系》、《茶道全集》等外版圖書。下一步計劃搜羅更多港臺、日本、韓國、英國以及俄羅斯等國的茶文化相關書籍及電子出版物,以期建設成為全球最專業、最權威的茶道數據資料中心。
研究課題與初步成果
大益博士后工作站進站博士后,湖南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海燕博士歷時兩年,完成“明清時期茶美學理論研究”課題,其研究成果《明清茶美學》一書于2014年8月正式出版。該書對明清時期的茶美學的歷史背景、美學特征、主要代表、現實意義等進行了較為充分的解讀。
“大益學者”,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生導師王壘教授領銜開展的“茶文化與個體心理、行為及社會關系研究”課題,采用啟動法、內隱測量法、生理測量法等手段,分三階段完成相關科研內容,旨在甄別茶對人的心理、行為和人際關系的影響。課題小組經過兩年時間完成的一期成果——《不同飲品使用者的心理與行為特征——茶與咖啡文化的心理學實證研究》一文已在國內核心期刊《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年第6期上發表。
“大益學者”,武漢體育學院雷國樑教授主持的“踐行大益‵三位一體′項目對大學生素質拓展的效應研究”項目,以湖北省內高校為試點,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茶文化實踐。課題組歷經一年半時間完成《茶馬頌——新六羨歌》、《茶馬夢語》、《禪韻》等3部茶道藝術作品,指導學生發表論文3篇。該項目于2015年11月15日順利結題。
其他正在進行的課題還有王玨博士的《禪意空間》研究、王雷博士的《茶道心理學》研究、劉田峰博士的《道德經》研究、耿曉輝博士的《茶道與文學》研究等。大益茶道院已出版的17種茶道圖書中,有些已具備相當的學術水準,2016年還將有新一批的茶道研究成果著述面現。未來大益茶道院研究部還將通過舉辦學術交流會、研討會、高峰論壇,設立學術大獎等方式,吸引更多優秀學者持續投入相關研究,為“茶道學”學科體系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
倡導優雅的茶道生活
在當今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創造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也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困境。環境惡化,食品危機,人心浮躁,道德缺失……自然寧靜的生活對現代人來說成為一種奢侈。大益茶道院除了通過職業教育培養精英人才、通過學術研究建構理論體系之外,還注重將茶道與生活、茶道與藝術相結合,面向大眾傳播茶道文化,倡導一種優雅愜意的茶道生活方式。
大益八式:中國式茶修方法
相對于日本茶道的成熟儀軌,中國茶道一直沒有一種融合實用、審美和心智訓練的日常練習方法。為此吳遠之院長親自研創了一套生活化的基礎茶式。它包括洗塵、坦呈、蘇醒、法度、養成、身受、分享、放下八個內在關聯且一氣呵成的動作規范,故又稱“大益八式”。
“大益八式”既是一套完整的茶葉沖泡方法,也是一個體悟人生智慧的過程,其涵義暗合深層次的思維邏輯,細細想來,發人深省。通過每日研習“大益八式”,習練者既可熟練掌握茶葉沖泡的基本技藝,還可靜心體會人與茶、人與器、人與天地之間的默契與和諧,達到靜心安神、怡情養性、參悟茶道的目的。本為個人修煉設計的“大益八式”,通過茶席、服裝、背景、音樂、解說等藝術氛圍的烘托,也可作為表演項目用于茶道的普及推廣。五年來大益茶道師在海內外進行了上千場次的“大益八式”表演,受到中外人士廣泛好評。

由中國書店出版的《大益八式——中國茶道研修方法》一書插圖

大益茶道院老師在“兩岸文化交流論壇”上演示大益八式
大益茶會:當代雅致生活元素
大益茶會是以茶為媒組織的社交性聚會活動,主要分為“云席”、“仕席”和“禮席”三類?!霸葡笔侵笐敉饴短斓淖栽诓杈?,茶人茶友提壺相呼,在大自然的清新空氣中,看流云,品佳茗,體會天人合一的妙境;“仕席”是指在室內舉辦的風雅茶聚,大家在席間品茗、賞藝、論道、談文,徜徉在“琴棋書畫詩曲茶”的藝術享受中;“禮席”則是指規模盛大,帶有紀念、慶祝、典禮性質的大型茶會。
自2014年3月第一場云席“春分”開始,大益茶道院與大益愛心基金會組織舉辦了兩屆“發現校園之美·全國高校暮春云席大賽”、全國“夏至”云席比賽、巴達茶園云席等活動,到戶外辦云席已成為一種風尚。每年還會有數百場大益“仕席”茶會在全國各地舉行,或賞新茗,或論學術,或分享養生,或交流收藏,成為鋼筋水泥城市里一道獨特的風景。

2014年6月22日,石林大疊水瀑布“夏至”云席茶會
2014年全國“四季云席”比賽獲獎作品《仲夏風荷》
2014年12月21日,《亞歲賀冬》仕席茶會
2015年9月5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益集團特別邀請66位美國援華老兵及其家屬回到昆明,由大益茶道院承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英雄茶會”。茶會分為“歷史記憶”、“英雄歸來”、“和平萬歲”三個環節,大益職業茶道師精心布置了三十席抗戰紀念主題茶席,并為嘉賓沖泡品鑒“中美抗戰英雄紀念茶”——“飛虎傳奇”和“大益傳奇”。剛剛在北京接受了習近平主席授勛的飛虎隊英雄老兵杰·溫雅德,美國空軍前參謀長、四星上將羅納德·羅伯特·佛格曼將軍等紛紛上臺分享感受,美中航空歷史遺產基金會主席杰夫·格林代表老兵接受吳遠之先生贈茶。最后,全體中外嘉賓在代表中美兩國人民友誼的“和平紀念雙子塔”上鄭重簽名。這是一場特別的“禮席”,大益茶人以最高的東方式禮節向中美抗戰英雄老兵致敬。

2015年9月5日,大益茶道院承辦V70“英雄茶會”

中國不會忘記
2015年大益茶道院承辦的重要茶會還有:2015年6月12日,為第13屆東盟華商會的華商華僑舉辦的“云南滋味 世界共享——普洱茶文化探秘之旅”大型茶會,2015年10月18日,大益嘉年華期間舉辦的“盟約”夫妻茶會,2015年12月25日舉辦的“紀念護國運動100周年茶會”等。
茶道與音樂的交響
自古以來茶通六藝,茶與藝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尤其在音樂方面,不同于日本茶道的清寂風格,中國茶道更適合在舒緩的音樂中徐徐展開。而傳統茶樂曲目單一,風格古老缺少變化,為此,大益茶道院十分重視原創茶道音樂的開發。僅吳遠之院長親自參與創作的就有《相思如茶》、《春萊虹瀚》等優秀作品。
2015年11月15日,由北京交響樂團演奏的大型管弦樂作品《春萊虹瀚·云南隨想》在國家大劇院正式上演?!洞喝R虹瀚·云南隨想》是以大益茶道院院長吳遠之先生原創故事《鳳凰求茶傳奇》為藍本,由著名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張千一創作的全球首部茶主題交響樂。首演特邀著名指揮家譚利華指揮,拉開了一幕具有云南上古神話色彩的普洱史詩級音樂篇章?!按喝R虹瀚”本為傣語,意指鳳凰茶園。這個用音樂講述的的傳奇愛情故事生動地表現了茶與紅土地、與云南少數民族千百年來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的親密聯系,表達了作者對云南茶、茶人、茶園的深厚情感與無限眷戀。

2015年11月15日,大型管弦樂作品《春萊虹瀚?云南隨想》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新茶樂”則是大益茶道院首創的一種茶道音樂形式。所謂“新茶樂”不同于傳統茶樂,其音樂風格特別能彰顯茶席中那一份靜謐之美與靈動之美,而西洋樂器與中國古典樂器的結合更加時尚,令人耳目一新。2015年10月18日晚,適逢大益嘉年華舉辦期間,“星海茶夜·心靈聆樂”沙灘音樂茶會在三亞海濱舉行。茶道院音樂教師郭乙霖和青年作曲家楊楠、青年演奏家耿林虎等共同演繹了系列“新茶樂”曲目,鋼琴、大提琴、竹笛、古箏,沙灘、海浪、星空、燭光……當空靈絕美的音樂旋律在夜空中響起,所有人都為這無比美妙的一刻而陶醉。
讓世界讀懂中國茶道
上世紀初葉,日本美學家岡倉天心用英文寫下《東洋的理想》、《日本的覺醒》和《茶之書》,分別刊行于英美兩國,并譯成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多種版本,后被收入美國中學教科書,從此讓西方認識了日本茶道和日本文化。而中國茶道沉寂已久,在世界上更處于失語狀態,中國茶書譯本大都限于簡單的茶葉知識介紹和茶藝展示,鮮有深層次的文化解讀,無法體現博大精深的中國茶道的精髓。
隨著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提升,迫切需要找到中國茶道對話世界的語言,讓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國茶道。
走出去:浩大的翻譯工程
自2013年起,大益茶道院開始有計劃地將中國茶書翻譯成英、日、韓、泰、俄等國語言出版,茶道院外籍專家更直接以外文寫作茶書。目前茶道院已出版和即將出版的外文茶書近20部。其中包括吳遠之先生撰寫的《中國茶道》、《茶道九章》、《大益八式——中國茶道修煉方法》的英文版等,部分圖書還在2014年參加了世界最大規模的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向來自全球的30萬觀眾進行展示。這些茶書除了通過國內的外文出版社出版外,大部分直接在國外出版,如日文版《大益八式——中國茶道修煉方法》由日本思文閣出版社出版發行。2013年,韓文版《大益普洱茶品鑒》在韓國出版后很快被搶購一空,2015年大益茶道院韓國籍專家又以韓文撰寫普洱茶實用知識手冊《普洱茶MASTER 》(一、二冊),在韓國出版以饗讀者。目前還有多部書稿在翻譯中,翻譯語種也在不斷增加。
同時,茶道院還將以日韓及英國等茶道文化為重點,將國外優秀茶書翻譯成為中文,介紹給中國的讀者以作比較、研究和借鑒。

大益茶道院編撰并翻譯出版的英、日、韓及中英雙語茶文化書籍
請進來:兩屆中日韓茶道國際交流
2011年11月,大益茶道院在昆明舉辦了首屆“‘茶之道’中日韓三國茶文化國際交流會”,邀請日本著名的“茶道三千家”中的里千家、表千家代表團,以及韓國知名的摩訶禪茶院代表團和釜山女子大學代表團茶道專家,與大益茶道院代表團共同演繹了一場匯聚中外茶文化大美的國際交流盛會。期間還舉辦了“中日韓三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圓桌峰會”、三國茶道大學巡回展演等活動,成為當年轟動茶界的盛事。
2015年11月,由“大益學者”,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主任的鄭寧教授發起,大益茶業集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聯合主辦,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茶道藝術研究所、大益益工坊聯合承辦的第三屆“茶境”國際茶文化交流展在北京舉辦。作為系列活動之一,“中日韓三國茶道專業展演”和“中日韓三國學術交流論壇”于11月4日-5日在北京大益茶道文化中心舉行。日本茶道最大流派里千家代表團、韓國休靜齋茶文化院代表團和大益茶道院代表團分別進行了精彩的現場表演,大益茶道院院長助理、茶道研究部部長徐學與來自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韓國檀國大學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專家教授分享了茶道院的最新研究成果。
受邀參加活動的日韓茶人均表示,通過交流感受了中國茶道文化的魅力,追溯了茶道的精神之源,回國后將廣為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真正的中國茶道,促進中日韓三國茶道的共同發展與進步。

大益茶道院院長吳遠之先生與日韓茶人共同為首屆“‘茶之道’中日韓三國茶文化國際交流會”啟幕“

大益茶道藝術團與日本、韓國茶道團體同臺演示茶道

2015年11月5日,基督教三一堂牧師代表大益茶道院在中日韓三國茶道展演會上演示“福音版茶道八式”
探索茶道的跨文化結合
茶道的最高境界是對生命本體、對人生真義的參悟,所以有“茶禪一味”、“茶通仙靈”之說。自古以來茶道與儒釋道三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儒家以茶養廉,道家以茶養生,佛家以茶養心。然而東方的茶道與西方的基督教之間似乎從無交集,有無可能在二者之間找到某種結合點呢?身兼基督徒和茶人雙重身份的吳遠之先生對此進行了長期深入的探究。
2014年11月25日,在大益茶道院為昆明基督教三一堂舉辦的“心靈甘泉”感恩茶會上,吳遠之院長以《茶,一片上帝祝福的葉子》為題作主題演講,在演講中首次提出了“茶道中的基督精神”,即“犧牲與奉獻”和“愛的真諦”。他認為茶道與基督教的精神相通處,一言以蔽之即“經歷水與火,生命得豐盛”,歷經洗練而攜手共赴永生筵席,在浮沉起落之間感悟造物主的美好旨意,是二者的精神共通之處。吳院長融通中西、創新獨到的見解得到三一堂主任牧師和教牧同工的高度認可,雙方當即確定開展茶道文化與基督教文化相結合的推廣項目,并命名為“茶席邊的《圣經》”。
經過一年時間的探討和實踐,“茶席邊的《圣經》”取得了可喜進展。一是創造了“福音茶會”這一形式并成功舉辦多場,其中“盟約”福音茶會讓夫妻們在茶湯的甘苦中體味婚姻生活的滋味,在相互敬茶中感受到夫妻間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溫情,特別受到弟兄姊妹歡迎。二是創辦了三一堂第一個“茶道團契”,讓愛茶的弟兄姊妹在習茶的過程中寧靜內心,學會感恩分享,不忘恩泉。三是在云南省基督教神學院開設了茶道課程,著力培養青年牧師茶道師。四是編創了福音版“茶道八式”,首次將優雅的茶道修煉與基督徒靈修相結合。在2015年“中日韓三國茶道展演”上,三一堂牧師親自登臺表演福音版“茶道八式”,贏得了三國茶道專家的一致贊賞,被評價為茶道史上的一次突破。而吳遠之院長和鄭慧牧師合著的《牧師也愛茶——茶道八式與生命八階》一書也已完成撰稿,即將于2016年正式出版發行,這將是全球第一部探討茶道文化與基督教文化的專著。

茶席邊的《圣經》
“茶席邊的《圣經》”,作為一個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與融合的跨文化項目,以獨特的形式、開闊的視野開啟了中國茶道別開生面的新境界。它既是基督教本土化的一種有益嘗試,也有助于推動中國茶文化乃至中國文化在西方基督教國家的傳播,讓這個人數多達20億的龐大人群能以自己最易理解的方式,認識并接受以茶道為代表的中國文化。
五年是一段足跡,一路走來,見證了大益茶道院的成長。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大益茶道院在職業茶道、茶道研究、茶道推廣和茶道藝術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此基礎上,吳遠之院長提出茶道院四大戰略定位:職業茶道師的培養及評定機構,當代茶道學科學術與研究的大本營,茶道推廣的創意及組織部門,中國一流的茶道藝術表演平臺,為茶道院描繪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2016年是茶道院下一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隨著勐?!爸袊栊拗行摹钡慕⒑蛶状笱芯克倪\行,大益茶道院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百舸爭流,千帆競發。我們相信,上承中華數千年茶文化之精髓,下開茶道職業化、生活化、國際化先河的大益茶道,必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浪潮中鳳凰展翅,為夢想而騰飛!
(本文摘自2015年《大益茶典·茶道篇》)